top of page

林纾(1852-1924)

 

近代文学家、翻译家。字琴南,号畏庐,别署冷红生,福建闽县(今福州市)人。晚称蠡叟、践卓翁、六桥补柳翁、春觉斋主人。室名春觉斋、烟云楼等。

 

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。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,不下三、四万卷,博学强记,能诗,能文,能画,有狂生的称号。光绪八年(1882年)举人,官教论,考进士不中。二十六年(1900年),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。所作古文,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,名益著,因任北京大学讲席。辛亥革命后,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,推重桐城派古文。后在北京,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。曾创办“苍霞精舍”——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。

 

工诗古文辞,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。复肆力於画。晚年居北京,求者多以山水,而花鸟则不复作矣。著畏庐文集、诗集、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。

 

他对莎士比亚最大的贡献是,与魏易口译,合作译出了兰姆姐弟编的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》(Tales from Shakespeare),题名为《吟边燕语》。成为中国启蒙莎士比亚的最重要的文本。      

 

兰姆厌恶莎剧依靠演出推广,他宁愿将原来的戏剧编成故事集,收录了莎翁戏剧本事二十篇,以扩大它的读者群。据说他的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》是他和姐姐写给孩子的儿童读物)。但有趣的是,当他批评别人可能会“保持故事的原有梗概,而略去其中所有的诗意:莎士比亚神圣的标记,他的伟大才智”时(张可、元化译:《莎剧解读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,1998年,第191页),他不知道他的故事集在中国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。

bottom of page